球拍設計思維 從「怎麼打」開始
球拍設計思維 從「怎麼打」開始
羽球拍是聯繫選手和羽毛球之間的唯一媒介,擊球過程中,也只有球拍跟球體有所接觸;所以球拍的任何構造設計對回球品質都有影響。今天勝利研究室就來聊聊不同的球拍功能設計對羽球技術運用的影響吧!
羽球技術如果細分正反拍、直線對角、拍面變化、水平角度的差異及落點的位置等因素,幾乎可分為幾十種,以下為各位介紹羽球主要九大技術:長球、切球、勾球、平球、放網、挑球、殺球、過度及擋網。
「長 球」是水平飛行距離最長的羽球技術,揮拍時需使用的力量較大,因此,球拍所能承受的抗扭性也必須提高,否則在擊球的瞬間,速度加乘在球拍的力量,可能導致 球拍無法承受力量衝擊而偏轉,這樣一來,就無法掌握球會飛到哪裡了!所以針對長球這項技術,球拍的功能性首要注重「力量」與「穩定」2項條件。
防守型的「挑球」大多著重於高度與深度;高質量的挑球,在飛行初期會快速爬升,在制高點減速後落下;要讓球快速爬升的話,就得要在短時間內加快揮拍速度,所以球拍的「速度」功能設計是挑球技術中最重要的考量。
「放網」是攻擊戰術中最常出現的技術,需要極高的細膩度。放網大多著重於「搓」的動作,球拍揮動的軌跡較小,所承受的衝擊也較小,跟手感表現息息相關。因此,球拍在功能設計上,主要考量球拍的「靈巧」度。
「殺 球」是速度最快且最具攻擊、破壞力的羽球技術,需要較大的揮拍力量,所以球拍的抗扭性也必須提高;加上高速揮擊所產生的震動非常可觀,此時甜區所扮演的角 色就不僅只是「有效打擊區」了,而是「降低衝擊所產生的震動強度」!所以,針對殺球這項技術的球拍功能性,首要注重「力量」、「穩定」與「甜區」的設計元 素。
「切 球」技術對球拍穩定性有相當大的考驗。切球的過程中,拍面必須在接觸球頭的瞬間,改變揮拍方向,讓球體因為受到其他方向的分力,而緊急減速落在前場位置; 球拍以非垂直的角度擊球,讓拍面偏轉的機會大增!所以,針對「切球」技術,球拍的「穩定」條件成了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平球」是具攻擊性的技術。由於平球的使用時機,通常出現在接殺球的那一拍,較具反控意味;而球拍加速的距離與時間也相對較短,所以在設計球拍時,「速度」是必須的考量。另外,為減少短兵相接時,快速轉拍及瞬間發力擊球所造成的手部負擔,球拍的「靈巧」度也很重要喔!
「勾球」是展現絕妙球感的技術,通常用於連續攻擊或反控,搭配時間差擊球及隱密性的擊球動作,可造成對方啟動及維持重心的困難度。這種細膩的技術,需在瞬間改變拍面及揮拍方向,使得球拍在「靈巧」度上的設計相對重要。
「擋 網」屬於較消極的防守技術,通常是針對強而有力的快速球,因無法使回擊更具威脅性,所以藉力使力,將球平穩的回擋到網前位置;因為強而有力的快速來球,讓 球拍承受高度衝擊,為了使回球角度更加精準,球拍所能承受的「抗扭性」就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又因為來球的速度很快,流暢的轉拍速度也成為球拍的設計重 點,因此,針對擋網技術,球拍主要功能設計著重於「穩定」及「靈巧」。
「過 渡」是控制型選手較常使用的戰術,通常只求過網高度不要太高,落點與球速並非主要訴求,但因為回球位置在底線,所需的力量較在網前大,所以球拍所能承受的 抗扭性也必須提高;再加上擊球位置在肩部或腰部以下,精準的出手時機還須搭配流暢且靈活的揮拍,所以針對過渡技術,球拍功能性以「穩定」及「靈巧」為主要 考量。
( Edit by VICTOR Badminton )
RELATED POST|